近日记者从吉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,于7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》是我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法规,该条例填补了黑土地保护立法的空白。

 

黑土地有多珍贵,世界仅有四块

 

 

黑土地是大自然馈赠给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生灵的宝藏,是一种性状好、肥力高,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。全世界仅有四大块黑土区,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、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、中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大草原。

 

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,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。1958年,中国揭开了开发北大荒序幕。经过六十年北大荒几代人的共同努力,已拥有113个大型农牧场,2000多个企业,3560万亩耕地,177.8万人,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,三江平原,黑龙江谷地,牡丹江流域12个市74个县总面积5.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。

 

这片形似弯月状的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。其总面积为一千万公顷,目前已开垦出耕地七百多万公顷,其粮食产量已占黑龙江、吉林两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,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,人们总用“一两土二两油”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。

 

黑土正在消失,竭泽而渔何时休?

 

曾经的黑土地是“捏把黑土冒油花,插双筷子也发芽”,而如今由于东北黑土区几十年的过度开发、“用多养少”致使黑土地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,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。这些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不仅是黑土资源的流失问题,同时,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,甚至社会问题,如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收入问题。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“薄”又“黄”,专家警告说,如果再不抓紧防治,“黑土地”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。

 

“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只顾自己,不然后世子孙是要戳着脊梁骨骂娘的!”曾经鏖战北大荒的知青,已经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,他捏着已经变黄的黑土感慨地说道。政信投资集团专家表示,当年全国上下齐动员,意气风发开垦北大荒,让黑土地成为一片养育亿万国民的沃土。时至今日,人定胜天的北大荒精神也已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口号所代替。诚然,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诉求,每个历史事件都有特定的历史原因,但是,过犹不及的道理仍然值得每个历史阶段的国人都应反复自警。竭泽而渔、过度开发的后果无疑是杀鸡取卵,自掘坟墓。

 

据悉,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,而现在黑土层却在以每年近1厘米的速度流失,每年流失掉的黑土总量达一到两亿立方米,光是跑掉的氮、磷、钾养份就相当于数百万吨化肥。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比开垦前下降近三分之二,板结和盐碱化现象严重。黑土的流失与黄土不同,黄土只是把土层流薄了,但还能长庄稼;而黑土一旦流失光,将寸草不生。

 

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黑土地?

 

据了解,早在2015年,为了拯救这块宝贵的黑土地,水利部松辽委曾主持编制了《黑土区1999-205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、《松花江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》和《辽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》,并由东北四省区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。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。此后,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”,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“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”,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也提出“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”。

 

政信投资集团表示,第一部保护黑土地的法规在吉林实施体现了保护的紧迫性。吉林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区的中部,不仅是吉林省农业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,也是维护全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基础。过去由于对黑土地的长期高强度、高开发利用,存在“重用轻养”的问题,导致黑土地质量下降,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,未来将制约吉林省农业乃至东北部黑土区的可持续发展。

 

如何全面救助黑土地,让昔日的沃土重新回归?政信投资集团专家表示,首先应该以此次立法为契机,让东北各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自上而下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黑土地。政策制定要科学统筹、顶层设计,将保护黑土地同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;其次,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让农民不靠“黑土”也能吃饭,自愿自发保护黑土地;同时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,应该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护黑土地的方法,提供专业技术指导,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保护模式。